“下架法案”送交特朗普签署,AI生成图像监管引争议

早报3个月前发布 小马良
93 0

一项名为“下架法案(Take It Down Act)”的立法已正式送抵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的办公桌,等待其签署成为法律。该法案旨在打击非自愿私密图像(NCII)——包括通过AI生成的色情内容,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快速传播的问题。法案在众议院以压倒性票数 409 票赞成、2 票反对 通过,显示其在两党间获得了广泛支持。

但与此同时,批评声音也不断浮现:担忧该法案可能被滥用,侵犯言论自由,并对端到端加密等隐私技术构成威胁。

法案核心内容

  • 将发布非自愿私密图像定为犯罪,无论这些图像是真实拍摄还是由 AI 生成;
  • 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举报和删除机制,在接收到相关标记后 48 小时内删除涉事内容
  • 赋予联邦贸易委员会(FTC)执行权力,监督平台合规情况。

法案的支持者认为,这是应对日益泛滥的深度伪造图像和网络性剥削问题的重要一步。第一夫人梅拉尼娅·特朗普是该法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,她表示这将有助于保护受害者免受数字侵害。

科技公司如谷歌和 Snap 对该法案表示欢迎;中型互联网平台联盟“互联网工作组织”(成员包括 Reddit、Discord、Etsy 等)也对该法案投下支持票,称其“赋予受害者终止施害循环的能力”。

批评声:权利可能被滥用,弱者或成最大受害者

尽管法案意图积极,但不少专家和民权组织表达了严重关切:

联邦贸易委员会(FTC)的独立性存疑

  • 特朗普曾于去年解雇了 FTC 的民主党委员,引发对其政治倾向的质疑;
  • 批评者担心,FTC 可能会选择性执法,偏袒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平台,而打压异见者;
  • 这可能导致法案本身成为一种政治工具,而非真正保护受害者的机制。

监管压力导致平台过度审查

  • 平台面临严格的时间限制(48 小时内必须处理),可能导致它们采用自动化过滤系统,从而误删合法内容;
  • 尤其是对小型平台而言,缺乏资源核实每一条举报,被迫采取一刀切策略

加密服务面临挑战

  • “电子前沿基金会”(EFF)指出,该法案未豁免使用端到端加密的通讯和存储服务;
  • 这意味着 WhatsApp、Signal、iCloud 等服务可能无法满足法案规定的删除义务;
  • 结果可能是平台被迫放弃加密功能,牺牲用户隐私,以换取合规能力。

反对方的声音: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

在投票中仅有的两位反对者均为共和党议员。其中一位、肯塔基州的托马斯·马西(Thomas Massie)在社交平台 X 上直言:“我不能支持这项法案,因为它极易被滥用,并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后果。”

他所表达的担忧正是许多技术与政策观察家的核心观点:任何以安全为名的立法,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其对言论、隐私和技术生态的影响,都可能造成更大伤害

AI带来的新挑战

AI 图像生成工具的普及,使得创建逼真且具有攻击性的图像变得异常容易。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带来了创意的爆发,也催生了新的网络欺凌、性骚扰和信息操控手段。

法案试图用法律回应这一现实,但它是否真的找到了平衡点?还是仅仅打开了潘多拉魔盒?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